热搜: 一分彩票官方app下载
1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以下为有关问答摘要:
问:流感已进入高发季,现在接种疫苗还来得及吗?
当前正值流感的高发季节,之前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现在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有效的。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即使感染了,也可以减少发病,即使发病了也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国内外的实践均证明,使用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疫苗是安全的,只要按要求在专业机构接种,都能有良好效果,尤其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等,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
问:如果患儿选择居家护理的话,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是要注意气温的变化。
二是要注意室内通风,减少室内病原的聚集。
三是最好不要在室内出现吸烟,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地方。
饮食方面。首先在生病期间,孩子营养要均衡,要丰富,但是也要特别注意清淡、容易消化,适当可以摄入一些蔬菜瓜果,但是要避免一些不健康的饮食。
其次尽量避免摄入一些辣椒、炸薯条等等辛温的、煎炸的食物。
第三尽量避免摄入一些高热的食物,尽量减少摄入一些甜品或者饮料等等。
对于孩子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补充足够的水分,不能以果汁来完全替代喝水。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 杨京华
问:南北方气候差异大,饮食习惯也不同,对儿童患者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过程中有何差异或特点?
南方地区与北方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比如说在广东,现在气温还是比较高,但是早晚凉,所以南方如广东地区的这些孩子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多数是以风热证为主。
我们一般来讲,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分风热和风寒两种,在南方地区是以风热为主要的证候特点。同时也会夹杂一些湿邪或者说是寒邪,出现夹湿的时候孩子会出现胃口不好,甚至呕吐和腹泻这种湿邪阻碍脾胃运化的症状,如果兼有寒邪的也可能外寒和里热的症状同时出现,外寒往往我们的孩子表现为高热、恶寒,有明显怕冷的症状,以及鼻塞、流清涕、打喷涕,但同时他也有咽痛、嘴唇红、大便干燥、小便黄短这种里热的症状,外寒与里热的症状同时出现。这种证候往往可能孩子全身的症状会比较突出,退热比较难退。
我们说小孩有“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孩子的脏腑功能都是不够的,尤其突出的是肺、脾、肾三脏功能的不足,但同时又有心、肝有余的特点,所以他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等表现,夹痰就是因为肺脏的功能受损,导致咳嗽、咯痰的表现。夹滞就是我们孩子感冒以后,容易出现消化道功能不好的一些症状,出现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胃口不好、舌苔厚腻、口气臭秽这些表现。夹惊我们也会看到个别的孩子在发热的时候,会突然间发生神昏抽搐,这就是儿童感冒的一些特点。但是在南方地区还容易出现夹湿的特点,湿邪如果侵犯人体的肌表,会觉得身体很困重、头重这种症状,更多的孩子因为湿邪侵犯人体的脾胃,会导致呕吐、腹泻、舌苔厚腻的表现,所以夹湿也是南方地区孩子感冒以后比较突出的特点。
南方的孩子相对来说脾胃功能是更弱的,所以在感受邪气以后,我们在用药的时候要特别呵护孩子的脾胃功能,注意不要用太过苦寒的药物,也不要摄入太多寒性的食物,比如说生冷的水果、冰冻的饮料,因为进食这些食物,或者过用苦寒的药物,会导致孩子的阳气受损,从而出现疾病的加重或者迁延。谢谢。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 杨京华
问:有很多儿童在康复过程中,出现长时间反复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这种情况怎么办?如何选用中药进行治疗和调理。
儿童除了发热以外,常常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在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以后,往往会遗留一个症状就是咳嗽,有部分儿童咳嗽咳痰的症状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这类情况中医认为是由于疾病后期余邪未尽,正气已伤,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可以采用内服或者外治的方法,清解余邪、扶助正气、健脾化痰、止咳化痰,内服的药物包括有,根据患儿个体的情况来开取的中药或者中成药,还可以采用外治的方法,比如拔罐、穴位推拿等等,这些对于肺炎啰音吸收不好等情况都有较好的作用。
中医调理在疾病的后期,咳嗽时间比较长,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比如咳嗽、痰多、痰白清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陈皮、生姜炖梨,用新鲜的梨,洗干净,不要去皮,挖去梨核,在梨中间加入陈皮丝、生姜丝,放在碗中,隔水蒸,喝汤吃梨。陈皮有较好的燥湿祛痰的作用,生姜有温肺化痰的作用,梨和梨皮具有润肺降火的作用。如果孩子表现为干咳、少痰,这种情况就可用百合、川贝来炖梨,百合和川贝都有滋阴润肺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推拿、按摩的方法,起到一定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吴力群
(人民日报微博)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 (缪璐 郁玫)提起上海浦东,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超高层建筑群成为人们对此的第一印象,但殊不知,这一区域有高度的同时,还通过读书会织就知识密度。
12月2日,在陆家嘴读书会的举办地点、浦东的阅读地标小白楼融书房,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与市民读者迎来了他们之间第666次重逢——两档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
“这个融书房因为读书会简直成为全上海知识密度最大的地方了”,一位参加浦东两个读书会的读者这样评价。从2018年世界读书日开启首场活动至今,五年时间,共举办了60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
50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与读者面对面,他们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有知名作家,有高精尖领域的拔尖人才,也有百万人气的自媒体达人……定时、定点,风雨无阻,浦东的两个读书会像一个约定,线上和线下3000多万人次共同创造了上海全民阅读的一处靓丽风景。
12月2日,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两档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举行。蔡渭清摄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在五周年庆典活动上致辞时说,“五年间,我们发现,实际上,大家学历史、悟思想、感新知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年轻人苦于学习的场景比较单板、外企员工苦于学习的时间段不够灵活、青年科学家们苦于学习内容不够解渴、基层群众苦于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只要植入更多优质场景、引入足量合规师资、开展更多思想策划、配送更多样的文化内容,两档读书会完全可以让每一类受众都以自己最为亲切舒适的方式来听、来读、来学,让学习成为遍及全社会的新风尚。”
曾在陆家嘴读书会讲台上与读者分享自己调研留守儿童现状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杨帆说:“将留守儿童话题带到读书会的本意是想对这个群体去污名化,同时,通过还原孩子们对于自己日常生活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让他们的韧性得以呈现,并希望借此让许多城市中产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育儿执念。”
被历史学界和读书界誉为“仇神”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仇鹿鸣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对阅读的看法,“最根本的是有‘读好书’的精神,即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才是最大的动力。”
在被主持人问到如果选择一句尼采的话送给大家,会选择哪句时,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B站上给年轻人上哲学课的余明锋送给读者一句话:“尽管现象千变万化,但在事物的根本处,生命却是牢不可破、强大而欢乐。”
活动最后,666期读书会载梦新征程启动,展望了两档读书会未来的发展——将两档读书会打造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发展生机勃勃,用心用情讲好浦东故事、上海故事、中国故事,满足市民高质量的文化需求,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浦东文化高地、擦亮上海阅读推广的金名片。(完)